当前位置: 首页
> 政务公开 > 政府文件数据库_烟台市 >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_烟台市 > 烟政办发
索引号: 113706000042603877/2024-10130 主题分类: 体育,政府组成部门
成文日期: 2024-04-23 发布日期: 2024-04-23
发文机关: 烟台市人民政府 有效性: 有效
关键词: 烟台市 体育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 统一登记号:
标题: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体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的通知

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
关于印发烟台市体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的通知

烟政办发〔2024〕5号


各区市人民政府(管委),市政府有关部门,有关单位:

《烟台市体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已经市政府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组织实施。

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
2024年4月23日

(此件公开发布)


烟台市体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(2023—2025年)

为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》(国办发〔2019〕40号)《山东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山东省“十四五”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》(鲁体字〔2021〕45号)和体育强市建设系列部署,全面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,促进体育消费持续升级,加快建设滨海体育名城,结合我市实际,制定本方案。

一、总体目标

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以打造现代化滨海体育名城为目标,以发展产业链为主线,聚焦体育产业七大重点领域,持续深化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,持续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促进机制。到2025年,基本形成消费引领、产业完备、特色明显、优势突出、主体活跃、结构合理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,市场主体超5000家,从业人员突破2.5万人,产业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,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.4%。

体育产业发展主要指标

指标/年份

产业总规模(亿元)

增加值占比(%)

人均场地面积(㎡)

人均体育消费(元)

省级(含省级)以上产业基地数量(个)

市场主体(个)

2023

600

2.2

3.2

2400

15

3700

2024

850

2.3

3.4

2600

17

4500

2025

1000

2.4

3.5

2800

20

5000

二、重点任务

瞄准特色产业、竞赛表演、产业平台、体育制造、体育培训、数字体育、体育融合等七大重点领域,科学制定发展规划,落实落细扶持政策,补齐产业发展短板,塑强垂直链式生态,推动全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(一)立足烟台资源禀赋,发展特色休闲体育产业。

1.以海上设施建设、赛事活动为抓手,发展海上运动产业。加强海上运动设施建设。依托丰富的海岸线资源,规划建设一批体育运动船艇码头、海钓基地、帆船帆板基地和潜水基地。到2025年,全市体育运动船艇固定泊位达到500个,体育运动船艇保有量达到600条以上;建设海钓基地10处,帆船帆板基地3处,潜水基地5处。增加赛事服务供给。引入和打造全国帆船拉力赛、长岛全国海钓比赛、黄渤海帆船拉力赛、全国op级帆船锦标赛、仙境海岸半岛城市帆船拉力赛等国内知名赛事品牌5个以上,推动长岛、养马岛、芝罘岛建设各具特色的海岛休闲区,鼓励海阳市、莱山区、芝罘区、蓬莱区、黄渤海新区开展沙滩系列主题活动,支持海阳打造沙滩运动之都。到2025年,年均开展环岛骑行、海钓赛事、帆船帆板、沙滩球赛等50场次以上。

2.以户外设施建设、赛事活动为抓手,发展户外运动产业。加强户外运动设施建设。各区市至少规划建设1处户外营地、10公里健身步道;其中芝罘区、莱山区、福山区、黄渤海新区健身步道要达到20公里。到2025年,全市健身步道达到400公里,打造烟台马拉松、蓬莱葡萄酒马拉松、海阳马拉松、长岛渔号马拉松、龙口马拉松、黄渤海新区金沙滩马拉松等6条“最美马拉松”赛道。增加户外运动供给。推广普及马拉松、登山、攀岩、徒步、露营、拓展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,打造黄渤海城市体育联盟赛事活动、烟台马拉松(积分赛、大满贯赛)等特色赛事品牌,成为国内北方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。

3.以冰雪设施建设、赛事活动为抓手,发展冰雪运动产业。依托烟台丰富的冰雪资源,加强冰雪运动设施建设,开展休闲滑雪等适合大众参与的体验型滑雪项目,办好烟台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,提升冰雪运动普及率和参与度。加强校园冰雪运动普及和推广工作,到2025年,创立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所,其中,福山区建成3所,芝罘区2所,牟平区、海阳市、莱阳市、招远市、黄渤海新区各1所。引进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、全国青少年U系列冰球邀请赛、全国青少年冰球超级联赛、山东省速度滑冰锦标赛等省级以上高水平赛事活动,打造优质滨海冰雪运动打卡地和“滨海雪乡”冰雪运动城市名片。

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教育局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市城管局、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、市文化和旅游局、烟台海事局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(二)高水平赛事引领,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。

4.以专业化为核心,建设一流体育场馆设施。按照承办国内综合性赛事和国际单项赛事标准,加快专业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,全面构建以烟台体育公园为核心,以福山区冰上运动中心、蓬莱区马术基地、黄渤海新区八角湾体育公园、龙口市市民活动中心游泳馆等一批标准化赛事场馆为支撑的“一核多极”专业赛事场馆体系。到2025年,各区市建设1处标准泳池游泳馆,县级体校要配备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和综合训练馆。

5.以影响力为核心,吸引高端赛事进驻。强化赛事影响力和吸引力,积极承办国际、国内高水平(省级及以上)体育赛事。到2025年,年均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达30场次,争取3—5项永久落户烟台。对重大高端赛事给予奖励扶持。

专栏1:重大高端赛事奖励扶持政策

1.对在我市举办涉及奥运参赛资格或积分的世界锦标赛、世界杯赛、公开赛等国际性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,分别给予每次不超过500万元、300万元办赛资助。

2.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全国、国际体育赛事,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资金扶持,年度总额不超过100万元。对获评省级以上精品(品牌)体育赛事,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奖励,年度总额不超过50万元。

3.对引进篮球、足球、排球、网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冰球、电子竞技等A级联赛主客场落户的,每赛季给予50万元补贴。

6.以品牌化为核心,加强自主赛事培育。深耕赛事市场开发、赛事推广和运作模式探索创新,积极打造黄渤海城市体育联盟赛事活动、烟台马拉松(积分赛、大满贯赛)、云峰对决环球功夫大师争霸赛、烟台帆船公开赛、蓬莱“八仙过海”体育节、金沙滩体育运动文化节、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、和谐杯体育舞蹈大赛、烟台武术节、全国冰球邀请赛等十大具有烟台特色的原创性版权赛事活动(IP)。擦亮“武术之乡”“田径之乡”“篮球之乡”品牌,全域开展“一区一品牌”“一镇一特色”赛事品牌创建,满足群众在家门口参赛、观赛需求。

7.以市场化为核心,推动体育职业化发展。推动体育组织社会化、实体化发展,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职业化,提高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网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电竞等运动项目的职业化水平,扶持篮球、足球、乒乓球等一批具有较高竞技水平、较好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声誉的职业俱乐部,推动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争取职业化赛事落地烟台。

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发展改革委、市民政局、市财政局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、市文化和旅游局、烟台海事局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(三)创新驱动,积极搭建产业发展载体。

8.立足体育优势,培育产业基地。区市联动,加快推动电竞产业基地、武术产业基地、篮球产业基地、棒垒球产业基地、数字体育产业基地、培训产业基地等建设。到2025年,基地建设初具规模,效益初步显现。

9.创新消费场景,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。通过新建、改建等方式,率先在芝罘区、莱山区、蓬莱区、招远市、黄渤海新区等区市建设集体育健身、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体育服务综合体,为市民提供健身新去处、消费新载体,打造城市更新新空间、健康烟台新地标。

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(四)集聚发展,推动体育制造产业做大做强。

10.以资源整合为手段,打造制造业聚集区。立足现有体育制造业基础和发展优势,大力发展运动器材制造,帆船游艇制造、运动和功能性食品的研发生产等。到2025年,打造帆船游艇制造业聚集区、户外运动装备制造聚集区、健身器材制造业聚集区、运动食品生产聚集区等4大制造业聚集区,聚集区示范带动作用初步显现。

11.以科技创新为动力,发展体育智能制造。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,促进体育新材料研发与应用,支持企业加快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元宇宙等新技术应用,支持可穿戴运动设备、智能运动装备、冰雪装备器材、家庭小型健身器材的研发与制造,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。

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发展改革委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(五)加强供给侧改革,助力体育培训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12.以优化服务为中心,提质培训供给。引导社会力量、俱乐部、协会组织面向特定人群开展专业培训,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,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、课后托管、体育活动组织等提供服务,开发适合在校学生的特色培训课程和产品,培育3—5家专业性强、规模大、社会认可度高的体育教培机构。

13.以监督管理为手段,规范行业发展。强化顶层设计,建立全市体育类培训机构台账和联席工作制度,制定出台体育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,通过制定行业准入标准、加大监管力度等手段,引导体育培训行业规范健康发展。

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教育局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(六)科技助力,数字经济赋能体育发展。

14.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,推动体育场馆智能升级。全市公共体育场馆2025年前逐步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,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智能化体育场馆和对现有场馆智能化升级。完善烟台体育信息化服务平台,做好“云动烟台”升级扩容和运营管理,提升体育运动“一站式”信息化服务水平。

15.借助智能化手段,发展数字体育产业。以人工智能和高科技为引导,通过VR、AR、3D/4D等技术手段,打造赛事直播、VR俱乐部、游戏开发、MCN媒体等新兴业态,发展、壮大虚拟体育产业。大力推动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,打造智慧场馆、线上赛事、在线健身、线上会展等数字场景,鼓励研发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数字化体育产品。加快电竞产业发展,规划建设1—2个能够承办省级以上专业化电竞比赛的电竞基地(电竞馆)等基地场馆。招引头部电竞俱乐部、企业落户烟台,承办国际、国内电竞大赛,吸引顶级电竞战队和选手来烟参赛,支持驻烟高校开展职业教育,培育孵化电竞人才,打造集设计研发、竞技比赛、展示表演、产品生产等业态的电竞产业链。

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财政局、市教育局、市大数据局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(七)多业并举,加快发展“体育+”融合产业。

16.以促进消费为根本,推动“体育+文旅”融合。依托烟台山海特色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态特色景点,规划建设5条体育旅游精品路线,培育烟台武术节、海阳国际沙滩体育艺术节、蓬莱“八仙过海”体育节、黄渤海国际运动文化节等体育旅游体验项目。

专栏2:“体育+文旅”融合发展重点项目

1.打造5条体育旅游精品路线:蓬莱丘山谷体育旅游路线、长岛环岛体育旅游路线、养马岛环岛体育旅游路线、莱山朱雀山体育旅游路线、烟台山海步道体育旅游路线。

2.烟台武术节: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(螳螂拳)的文化内涵,以武术节为载体开展国内外武术交流,打造全国知名的武术运动培训基地和武术研学中心,进一步壮大螳螂拳品牌。

3.海阳国际沙滩体育艺术节:将沙滩运动项目与文旅项目融合,集文艺晚会、沙滩运动、国际沙雕展、沙滩体育群众性表演赛、城市文化展演、研讨会为一体,将亲海恋沙与体育文化完美结合,打造国家沙滩运动之都。

4.蓬莱“八仙过海”体育节:依托蓬莱知名度和“八仙文化”IP影响力,高标准举办“八仙过海”体育节,将“八仙”文化融入体育运动,赋予“体育赛城·健康蓬莱”体育+文旅新内涵。

5.黄渤海国际运动文化节:通过高峰论坛、博览会、沙滩活动、电竞系列赛事等丰富节会内容,实现“体育赛事+休闲旅游+文化会展”融合发展,打造知名海滨运动胜地。

17.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为根本,推动“体育+教育”融合。实施青少年体育“健康包”工程,积极推广针对青少年近视、肥胖、脊柱形态不良、心理亚健康等健康问题的运动干预方法。推动运动项目进校园,普及和提高足球、篮球、排球运动,加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、普通中小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力度。保障学生每天校内、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,激发青少年运动兴趣,培养青少年运动技能。

18.以提升全民健康为根本,推动“体育+卫生”融合。建设“科学健身驿站”“科学健身门诊”,鼓励发展疾病预防、健康体检、健康咨询、运动康复等服务业态,培育一批体卫融合服务示范项目,积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体系。

19.以促进乡村发展为根本,推动“体育+乡村振兴”融合。加强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,依托生态景区、农博园、采摘园、果蔬园、花卉庄园等特色景点和海阳大秧歌、长岛渔号、胶东大鼓等民俗风情,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,打造一批乡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,培育一批农村体育品牌赛事活动。

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教育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文化和旅游局、市卫生健康委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专栏3:“体育+乡村振兴”融合发展重点项目

1.乡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:莱阳梨花乡村体育旅游线路、福山大樱桃乡村体育旅游线路、蓬莱葡萄乡村体育旅游线路、龙口南山乡村体育旅游线路、招远黄金海岸乡村体育旅游线路、栖霞苹果乡村体育旅游线路、牟平杏花谷乡村体育旅游线路等7条。

2.乡村特色体育项目:依托乡村秀美环境,紧扣全民健身日、梨花节、月季花节、苹果艺术节等假日节会,组织举办“村BA”“村超”“村秧歌(舞)”“村拳”和山地自行车、山地越野车、特色马拉松等赛事活动。

三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,体育部门牵头抓总,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,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研究细化政策措施,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,强化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。市体育局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、跟踪督促和监测评估,确保规划各项任务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,扎实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。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发展改革委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市财政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统计局、市税务局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(二)强化政策保障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土地供给、税费优惠、金融扶持等系列政策,将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发展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,对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保障。落实现行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,确保认定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、社会组织按照规定享受税费优惠。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财政局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市税务局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(三)加大扶持力度。鼓励各级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,完善体育产业资金支持方式。各级财政统筹相关专项资金,采取综合奖补、股权投资等方式,支持体育产业发展,拉动体育消费。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,形成“政府资金+社会资本”的综合支持体系。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财政局、市发展改革委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(四)加强队伍建设。加强与驻烟高校合作,设立体育产业类专业,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、运营管理、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。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,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。加大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进,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,支持退役运动员、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。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委组织部、市教育局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(五)加强行业管理。做好体育产业统计,加强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,促进行业自律,建设公平公正、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,强化底线思维,压实安全管理工作责任,构建安全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。健全行政审批、市场监管、综合执法和联合惩戒为一体的监管体系,落实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制度,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加强体育行业领域的风险防控和市场监管。(牵头单位:市体育局;责任单位:市行政审批服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统计局、市税务局,各区市政府、管委)

附件:烟台市体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项目清单.pdf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